|
诗歌
|
|
栏目导语:
中国自古就是诗的王国,对于诗文,中国自古就有载道、言志、抒情之说。《诗》三百,天道人事无不具足。诗更是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果割裂古典诗词,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。
为昌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旨,促进中华固有文化之弘扬,传承中华文化血脉之一缕,我们效法圣贤,立身素业,如切如磋,秉持对后世负责、对文化负责的态度。特别推出此栏目。
 |
|
|
|
诗歌之魂,是会在翻译中流失的东西,常常读本国母语的文字,才能体察那细微处的惊心动魄。然而即便是熟悉的汉字所凝聚,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对此产生了莫名畏惧。
2018-01-24
|
|
|
典籍表明,孔子把鲁国(国都在今曲阜)作为“父母之邦”,而视宋国(国都在今商丘)为“祖先之国”,一生还乡、问祖和游历十四次之多。
2018-01-19
|
|
|
近日,老诗人食指公开批评余秀华,“对人类的命运、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,想都不想;从农村出来的诗人,把农民生活的痛苦,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,提都不提,统统忘得一干二净”云云。
2018-01-19
|
|
|
张勇的诗《木棉花是春天广发的英雄帖》是2017攀枝花诗会征文一等奖作品。这首诗起笔就很有气势,不落俗套:“一抬头江湖就远了,门外群山的马匹一骑绝尘/逶迤而去。”
2017-12-25
|
|
|
寒谷春生,熏叶气、玉筒吹谷。新阳后、便占新岁,吉云清穆。休把心情关药裹,但逢节序添诗轴。笑强颜、风物岂非痴,终非俗。
2017-12-22
|
|
|
年初,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火遍全国;岁末,诗人余光中去世,刷屏的除了蜡烛的表情符号,还有他的诗,“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”“绣口一吐,就半个盛唐”。
2017-12-19
|
|
|
柳宗元的贬谪经历可以说是唐宋文人的一个悲怆案例,因为他从被贬谪的那一天开始,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,最后死在了贬谪地上。
2017-12-11
|
|
|
近年来,关于诗歌地理学或地理诗学的讨论悄然兴起,并逐渐成为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。这些讨论在诗歌与诗人存在的历史(时间)形态之外,引入了诗歌与诗人生长的空间维度,较大地拓展了诗歌研究的视域。
2017-12-09
|
|
|
“永嘉四灵”名序,前人说法约有八种,莫衷一是。本文拟对诸说形成略作考辨。第一种为徐照、徐玑、翁卷、赵师秀。
2017-11-20
|
|
|
从中国几千年诗歌发展历史看,新体总是在旧体中产生,旧体与新体也总能和谐共存而生生不息,鲜有新体诞生而旧体便消亡,这是中国古代各种诗体演进变化的基本规律。
2017-11-06
|
|
- 首页
- 上一页
- 1
- 2
- 3
- 4
- 5
- 下一页
- 末页
- 共 191页1909条
|
|
|